表现为急性跗管综合征的跟骨骨髓炎一例
抽象的
急性跗管综合征病例罕见。据我们所知,我们描述了唯一一例急性胫后神经受压病例,该病例由邻近的血源性化脓性跟骨骨髓炎引起。
一名原本健康的 38 岁白人女性在六天内右脚出现急性跗管综合征症状。未发现先前创伤或全身症状。磁共振成像和骨扫描成像,随后进行手术减压和骨活检,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跟骨骨髓炎。手术后,她的疼痛和感觉异常消失,而她的炎症标志物在 12 周的抗生素疗程中恢复正常。四年后,她一直没有症状,也没有任何复发迹象。
此病例不仅在描述骨髓炎是跗管综合征的病因方面独一无二,而且血源性跟骨骨髓炎本身就是一种罕见的病理。我们建议将感染作为急性跗管综合征患者的鉴别诊断。
介绍
跗管是一个由屈肌支持带、距骨后部和跟骨以及前内踝动脉包围的纤维骨性空间。已描述了各种解剖隔室划分 [1]。跗管内有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和拇长屈肌腱以及胫后神经、动脉和静脉。
跗管综合征是胫后神经(跖外侧神经、跖内侧神经和跟内侧神经)的一个或所有分支的卡压性神经病变,由 Keck 和 Lam 于 1962 年首次独立描述 [2,3]。此前已描述了跗管综合征的各种病因,但本文我们描述的是首例与骨髓炎独特关联的已知病例。
病例介绍
我们介绍的病例是一位 38 岁的白人女性,此前身体健康,她到我们医院的急诊室就诊,有六天的右脚后跟和脚部剧烈、灼热的疼痛,无法负重。她之前没有外伤或全身症状。疼痛沿着脚的内侧和外侧足底向远端延伸到脚趾,夜间和行走时疼痛加剧。
体格检查发现她的内踝周围有局部温热肿胀,没有上覆红斑。她的踝关节活动正常,但距下关节活动疼痛且受限。神经系统检查证实她的足底和脚趾感觉异常。还发现她的胫后神经走行过程中没有出现 Tinel 征。
我们患者的炎症标志物升高(白细胞计数为 12.2 × 109 个细胞/L [中性粒细胞 = 11.0] C 反应蛋白为 194,红细胞沉降率为 59),而她的自身免疫抗体滴度和血培养结果正常。最初的普通 X 光片没有异常(图 1),而她的后足磁共振成像 (MRI) 显示 T2/STIR 加权图像上的跟骨信号强度增加,距下关节有紧张性积液(图 2)。骨扫描证实血池和延迟相中跟骨存在单独的放射性同位素摄取增加(图 3)。
图 1
表现为正常的普通 X 光片。
图 2
足部矢状面和冠状面 T2/STIR 加权磁共振扫描显示跟骨水肿和跗管内水肿,伴随紧张的相邻距下关节积液。
图 3
骨扫描显示跟骨示踪剂摄取增加。
鉴于现有的放射学和临床证据,通过后内侧入路对跗管进行了早期探查。手术发现跟骨内侧壁附近有广泛水肿,延伸至跗管近端。发现胫后神经本身有红斑和肿胀。在跗管减压后,对跟骨体进行了芯针骨活检。术后,我们的患者的疼痛有所改善,神经系统症状在 24 小时内消失。术中骨活检微生物学发现对万古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随后,她接受了 12 周的口服和静脉抗生素联合治疗,并在术后六个月完全康复,炎症标志物正常。四年后的随访中,她一直没有症状,也没有复发的迹象。
讨论
跗管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 [4]。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外在性、内在性或张力相关性。外在性原因包括局部创伤(骨折、脱臼、扭伤或挤压)或局部骨突受压。内在性原因包括占位性病变(神经节、肿瘤或血肿)、内在性神经病变和静脉丛充血 [5–7]。继发于后足外翻的张力已被证实是一种独立原因,并且会加剧其他原因 [8]。先前描述的罕见原因包括继发于拇长屈肌腱部分断裂 [9]、血液透析后的淀粉样瘤 [10] 和血管平滑肌瘤 [11]。多达 50% 的病例没有潜在病理 [12]。
据我们所知,我们报告的病例是唯一一例因邻近化脓性跟骨骨髓炎导致跗管综合征的病例。我们的患者对跗管清创减压反应良好。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