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肾上腺泡型包虫病: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Abstract
多房棘球蚴的肝外表现非常罕见,尤其是在肾上腺。据我们所知,目前仅报告了七例肾上腺泡型棘球蚴病病例,全部来自远东地区。所有这些病例都发生在右肾上腺。
我们报告了一例罕见的肝外泡型包虫病病例,患者为一名 78 岁白人男性,无症状,右肾上腺偶然出现瘤。经手术切除和阿苯达唑治疗后,1 年随访未见疾病复发。
由于欧洲多房棘球蚴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因此,囊性肾上腺偶发瘤的鉴别诊断中应包括泡型棘球蚴病。
背景
肾上腺偶发瘤是一种无症状的肾上腺肿瘤,是在因其他适应症而进行的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块是人类最常见的肿瘤 [1]。在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扫描中,患病率约为 4.4% [2]。在所有肾上腺偶发瘤中,76% 至 79% 是良性的和无功能的(腺瘤 60% 至 63%,肾上腺囊肿 5%,神经节细胞瘤 3% 至 5%,髓脂肪瘤 3% 至 10%,肾上腺出血 1%)[2,3]。在无症状患者中,应通过生化测试排除库欣综合征(3% 至 5%)和嗜铬细胞瘤(3% 至 5%)[2,3]。肿瘤的大小决定了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患病率。小于 4 cm 的偶发性肿瘤很少是恶性的,发病率为 2% [1]。肾上腺皮质癌通常大于 6 cm,为异质性,可能钙化 [3]。偶发性肾上腺癌的预后优于功能性或有症状的肾上腺癌 [2]。
囊性肾上腺病变并不常见,尸检发病率为 0.06% 至 0.18% [3,4]。约 7% 的肾上腺囊肿为包虫囊肿(细粒棘球绦虫)[5]。感染性囊肿在 CT 上通常显示液体密度增加和钙化 [3]。囊性病变也可能是恶性的或功能性的,如囊性肾上腺癌或囊性嗜铬细胞瘤 [3]。图 1 显示了肾上腺囊肿的鉴别诊断。
图 1
肾上腺囊肿的鉴别诊断[4,5]
激素活性肾上腺肿瘤或疑似恶性肿瘤时,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由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在肿瘤肿块 >6 cm 的患者中发病率高达 25 %,因此需要进行肾上腺切除术 [1,2]。4 至 6 cm 之间的病变在高达 6 % 的病例中为恶性。这些病变可以切除或必须进行密切随访 [1]。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一些作者建议对较小的病变进行手术,因为手术的发病率通常较低 [6]。
包虫病是一种由包虫引起的人畜共患感染。最常见的囊型包虫病(棘球蚴病)是由细粒包虫引起的。摄入包虫卵数年后,肝脏或肺部会出现包虫,其他器官中很少出现。泡型包虫病局限于北半球,特别是北美/加拿大、中欧、俄罗斯、中国西部和日本 [4,7–9]。狐狸绦虫多房棘球蚴是导致泡型包虫病的寄生虫。包虫卵随狐狸粪便排出,并被人类意外地作为异常宿主口服。胚胎(囊蚴)从卵中孵化并穿透肠壁。它们通过血流或淋巴系统分布到不同的器官中。约 99% 的泡型包虫病病例位于肝脏 [7]。患者可能在 5 至 15 年后才出现腹痛或肝肿大等首发症状 [8]。诊断通常是通过超声或 CT 偶然发现的。血清学检测的敏感性为 94% 至 100%,特异性为 95% 至 96% [8,10]。早期病变较小且呈囊性;后期,可能会出现额外的纤维化和/或钙化包膜 [8]。
由于多房性肺泡囊肿在器官内浸润性生长,肺泡包虫病可能被误诊为恶性肿瘤。
病例介绍
一名 78 岁的白人男性因咳嗽有痰而来我院呼吸科就诊。临床检查结果包括血液检查(全血细胞计数、电解质、血清生化特征)均正常。胸部 CT 扫描显示,除了慢性支气管炎外,其右侧肾上腺还有一个大的偶发瘤(6 厘米)(图 2)。进一步的磁共振成像显示多房性囊性肿块,T1 加权图像中呈低信号,T2 加权图像中呈高信号(图 3)。注射造影剂后,囊壁增强,怀疑有肝浸润。所有激素测试都表明其肾上腺功能正常;午夜唾液皮质醇水平正常(6.7 nmol/l),可排除库欣综合征;血浆醛固酮肾素比率正常(5.7 ng/mU),可排除高醛固酮症;24 小时尿液儿茶酚胺和甲氧基肾上腺素正常,可排除嗜铬细胞瘤。由于怀疑右肾上腺有囊性恶性肿瘤,对其进行了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和开放性肾上腺切除术。术中检查发现,偶发肿瘤侵入下腔静脉和肝脏第 VI 段。宏观外观与典型的恶性肿瘤不同,怀疑是良性病因。由于术中评估和患者高龄,对其进行了有限切除术,未重建下腔静脉。切除的肿块为 7.2×7.4×3.5 cm,由多房囊肿、头节、坏死和炎症组成(图 4)。病理结果报告其右肾上腺为泡状包虫病。血清学检测证实了这一结果:细粒棘球蚴液 (EgH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EgP-ELISA、AgB-EITB 蛋白质印迹、Em18-ELISA 和 Em2G11-ELISA。术后开始终身使用阿苯达唑治疗。1 年后随访临床检查和 CT 扫描未显示复发(图 5)。
图 2
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显示右肾上腺有 6 厘米的偶发瘤
图 3
a,b 右肾上腺偶发瘤磁共振成像 T1 加权和 T2 加权图像
图 4
a–c切除标本的宏观和微观方面
图 5
后续计算机断层扫描
讨论
肾上腺泡状包虫病罕见,目前已报告 7 例,均来自远东地区(表 1)。与本例患者类似,所有病例的体格检查、全血细胞计数、生化检测、激素检查和尿液分析均正常。
影像学检查显示,几乎所有病例均有下腔静脉、肝脏或右肾血管浸润。其中三例为偶发瘤。放射学检查和术中检查结果表明六例为恶性肿瘤,一例为良性囊肿。此外,所有报告的肾上腺泡型包虫病病变在诊断时均大于 5 厘米,因此需要进行肾上腺切除术。在所有病例中,病理学家都是在术后对肾上腺泡型包虫病做出诊断的。
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报告病例都